一份招录3.81万人的国考计划背后,是政策导向与人才流向的深刻转变。
一份招录3.81万人的国考计划背后,是政策导向与人才流向的深刻转变。
2025年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一场关乎3.81万人命运的国考大幕正式拉开。与往年相比,2026年国考在招录结构、报考条件和专业要求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数据显示,县(区)级及以下机构招录计划占比达73.88%,比上年提高4.54个百分点;行政执法类职位占比78.05%,比上年提高2.9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考年龄限制历史性地放宽至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博研究生更可放宽至43周岁以下。
01 招录格局:基层导向与税务主导
2026年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较2025年减少约1600人,但招录结构进一步优化。
展开剩余85%税务系统作为招录绝对主力,全国共设11789个职位,计划招录25004人,占总招录人数的65.59%。这一比例较上年上涨了6个百分点,显示了税务系统在国考中的核心地位。
在江苏招录的职位中,税务系统就有560个职位,招录1200人。山东税务局更是全国税务系统中招录人数最多的,达到1500人。
从地域分布看,广东、山东和四川招录人数位列全国前三。其中广东省计划招录3310人,遥遥领先各地。山东逆势上涨,是扩招力度最大的省份,比上年计划多招录154人。
而首都北京位列第四,也说明今年中央层级岗位招录有所减少。
02 报考条件:年龄放宽与向应届生倾斜
2026年国考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报考年龄限制的放宽。
根据公告,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而在2025年国考中,年龄要求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硕博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相比之下,2026年国考年龄要求普遍放宽了3岁。
国家公务员局对此解释称,这是“按照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政策要求,对公务员招录年龄条件作了适当放宽调整。”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35岁左右的年龄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正是许多人才在职场上的‘黄金期’,吸纳这部分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质量。”
此外,国考继续向应届生倾斜。数据显示,要求为应届生的职位占67.6%,达25756人;基层工作经历无限制职位占85.27%,为32503人。
03 专业要求:财经类专业占主导
2026年国考对专业的要求更加明确,财政学类专业以12905人的可报考岗位数位居热门专业榜首。
经济学类、金融学类紧随其后。从招考总人数来看,财政学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财会审计、计算机、法学、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统计学、数学等为本次招录中的热门专业类别。
华图教育相关人士分析,2026年国考招录财政学类专业的人数为12905人,占全部招录计划的33.85%,相较上年增长13.18%。
此类专业主要报考方向为税务、海关等,其中税务系统对财政学类专业需求最旺。
除了泛财经类专业,税务系统对计算机类、数学类专业的需求也是最旺的。学历方面,2026年国考职位要求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依旧是绝对的主力,从2025年国考的69.7%升至73.3%。
04 考试变化:专业化趋势明显
2026年国考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显著变化,专业化趋势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有14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56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而2025年国考仅有13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48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中公教育总部研究院专家李茜表示,“说明国考对人才选拔更趋精细化和专业化。各部门更注重岗位与能力的精准匹配,通过笔试面试双环节强化对专业素养的考察。考生需更扎实的专业积累,备考需更具针对性,专业能力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2026年国考还将继续开展分类分级考试。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特点命制试题。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贯彻执行、基层工作等方面能力;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测评依法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
05 基层导向:政策倾斜与降门槛
2026年国考坚持充实和稳定基层力量,录用政策、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
数据显示,有2.8万余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中公教育专家李茜认为,县(区)级以下职位主要集中于一线基层职位,条件相对艰苦,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职位结合实际采取了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并在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时进一步予以政策倾斜。
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然而,基层职位人数提高,也从侧面反映了基层公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一名公考培训行业人士指出,“近年来,公务员遴选考试报名热度、竞争激烈程度明显提升,这与此前大量名校毕业生考取了乡镇基层公务员,工作几年后想离开基层岗位有关,遴选是他们离开现在岗位同时又留住体制内的少数渠道之一。”
06 选岗策略:精准匹配与理性报考
面对2026年国考的新变化,考生应如何制定选岗策略?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议。
南方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赵玲玲教授建议,首先要善用筛选工具,最大化利用个人条件。核心原则是选择限制条件最多、自身最符合的岗位。在职位表筛选中,依次锁定“专业”“学历”“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历”等关键字段。
如果你是应届生、拥有党员身份或具备特定职业资格证书,应优先选择要求这些条件的岗位,以过滤掉大量竞争者。
其次要关注冷门部门与偏远地区。不要只盯着热门城市的税务局、海关。可以适当关注如海事局、统计系统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岗位,以及铁路公安等系统。这些岗位报名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较小,有时会有“捡漏”的机会。
此外,还要把握报名时序,冷静观察再出手。国考报名周期较长(10月15日—24日),建议不要在前两天就急于报名。可以先注册账号,选定2~3个心仪岗位,在报名中期(如第4~5天)开始提交。
此时大部分岗位的报名人数数据已更新,便于你判断竞争热度,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纵观2026年国考招录政策,从年龄限制放宽到基层岗位扩容,从专业要求细化到考试分类优化,一幅更为开放、务实、精准的公务员选拔图景正在展开。
税务系统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会考试的人才,更是懂专业、有经验、愿意扎根基层的实干家。”
随着10月15日报名通道的开启,这场关乎数万人命运的国考,将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选拔出新时代的治理力量。
发布于:上海市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