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这是所有格鲁吉亚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今的社会焦虑、历史伤痛,全都绕在这一个敏感点上。国会门口外十个月没有散去的抗议人潮,高举“背叛民主”的标语,墙上的深红色地图密密麻麻标记了失去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这一切都在提醒格鲁吉亚,战争的代价并不是纸面上的政治博弈那么简单。
我曾听一位当地老人说,2008年那场五天的战争,就是整个社会撕裂的开始。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为了“未来北约”那张空头支票,听信西方建议进攻南奥塞梯。结果不到一周,首都第比利斯就被俄罗斯军队包围,军人溃败,平民恐慌。直到战争结束,格鲁吉亚不得不眼睁睁看着18.2%的领土被割占——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面积减少,更是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科巴希泽的表弟就在那场战争中阵亡,这种个人创伤如今仍影响着他的决策,每次议会辩论都有家属在现场静静旁听,他们的眼神里全是警觉。
这么多年的和平中,社会其实并没有变得更稳固。街头的抗议持续了近一年,不同立场的人互相盯着对方,亲政府电视台滚动播放着普京的讲话,强调稳定与现实;亲西方媒体则反复呈现乌克兰废墟、平民哀号的画面。他们都在用极端感官刺激让观众选边站,制造一种“你不选我就等着灭亡”的危机感。其实,这是社会撕裂的直接体现,没人真正愿意再卷入一场明知没有胜算的战争,但分裂的舆论却让人们陷入无尽的互相指责——亲欧盟派认为亲政府是卖国,亲政府派则怒斥亲西方是外势力代理。
而这一切表面的冲突背后,西方的渗透手段让人不得不警惕。根据政府发布的公开数据,近两万家境外机构在格鲁吉亚境内活动,多数是NGO、各种社会组织,不少直接获得欧美基金资助。
它们深入到媒体、高校,塑造民意、挑起热点:议会一度爆出德国大使菲舍尔名下的地产被租给反对派家属,用作逃税和“地下议事堂”,本人大使还多次以“释放政治犯”和“废除外国代理人法”要挟政府。这种软实力渗透一点点侵蚀着格鲁吉亚社会的根基,使政府在应对压力时,总有一群专门制造麻烦的人在暗处待命。
当然,西方不会止步于软实力。他们的威胁和惩罚都是明明白白摆在桌面上的。2024年,美国取消了与格鲁吉亚的联合军演,“高贵伙伴”这个词变成了笑谈。欧盟直接冻结了国防援助,荷兰也暂停了公务员培训计划。对于一个本就经济薄弱、靠外援维持不少基础设施的国家来说,这些惩罚就是赤裸裸的勒索。
但最让人难受的还不是这些“基础惩罚”,而是西方拿着免签证权利、军援拨款,直接去格鲁吉亚总理办公室敲桌子下命令。一位亲历者回忆,有西方官员当面威胁比济纳·伊万尼什维利,说“三四百万人不会在几天内被杀光”,又给出“我们会全力武装你”的承诺,可格鲁吉亚还是当场拒绝。到了2025年,欧盟大使变本加厉,直接摊牌说要在今年8月31日前开辟‘第二战线’,不然就取消免签、冻结军援、发动街头革命。会议录音也被高层公开了,那段话非常直接:“要么参战,要么失去整个欧洲。”在这个节骨眼上,格鲁吉亚执政党秘书长卡拉泽选择了团结国内,拒绝外部压迫。据调查数据,超过70%民众支持不参与战争,他们已经看够了乌克兰如今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75%的普通格鲁吉亚人的确希望能加入欧盟,他们渴望和欧洲更紧密地交流,但谁也不想因为梦想付出乌克兰式的代价。毕竟乌克兰的故事就在眼前:20%的领土已经丧失,全国基建几乎被毁,数百万家庭沦为难民。格鲁吉亚人心很清楚,所谓“欧洲机票”不是免费的,背后是被西方当做棋子任其摆布。在社交网络和路边咖啡馆里,人们讨论欧盟免签已成热门话题,但每一句话的结尾都带着警惕和不安,“我们不能再失去更多了”成了口头禅。
更加讽刺的是,除了经济和名义上的威胁,西方还搞出了一套“游击战方案”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美国官员曾经建议格鲁吉亚,说可以先跟俄军打三四天,让俄罗斯力量暴露出来,然后散兵游勇打游击战,承诺“你们坚持下去我们就全力支持”。
这套剧本听上去特别眼熟,和乌克兰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美国一开始说会提供“全面援助”,可到头来,只剩下物资和一些武器,真正能改变战局的介入根本没有发生。格鲁吉亚前总理加里巴什维利就公开批判这种方案,指出西方其实很清楚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三四天后格鲁吉亚就会全线崩盘”,后面所谓的游击战,只是让平民去送命。
最近,网络上流传出乌克兰城市变成废墟的对比照片,很多年轻人都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个话题。有人写道,“我们要的是向上的生活,不是战争下的幸存。”这种简单直白的声音,其实就是普遍民意。专家分析,格鲁吉亚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防御性思维,大多数人开始反感外部威胁,不愿成为西方博弈中的炮灰。“你可以选择反抗,但不能被别人牵着去牺牲自己。”
但西方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民意改变而消失。议会的抗议者依然守着街头,高举“为民主战斗”的大旗,西方NGO和各种机构还在用资金和资源激活反对势力。德国大使、欧美专家小组不断拜访政府高层,提出各种“改良”请求,甚至一度渲染舆论,把亲政府阵营描绘成阻碍欧盟进步的“黑手”。执政党则反复强调国家主权,坚决拒绝“成为第二个乌克兰”,每次政策声明都要附上一段对于过去战争伤痛的提醒。
更令人唏嘘的是,格鲁吉亚的选择其实并不多。经济压力、外交制约和安全忧患相互交织,让每一个决策都带着沉重的代价。每当欧盟大使来访,总理办公室里的气氛都会紧绷到极限,谁都知道这不是再谈合作了,而是给你选“生存的方式”。有官员在会议之后私下吐槽,“我们不是棋子,我们是活生生的人。”
如果你问街头那些抗议者,他们会石破天惊地回答,“我们想要欧洲,但我们不想死。”而问到那些经历过战争代价的家庭,他们会平静地说,“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不想再重复当年的错误。”两种声音都带着深沉的痛感和焦虑,但目标只有一个——拒绝成为乌克兰的替代品。
在整个风暴之中,格鲁吉亚其实已经摆出了自己的态度:无论外部怎么威胁,历史是不可能被轻易遗忘的。谁都不愿再去亲历一次地图变色、家人流离的血腥剧本。专家组的评估报告也指出,“西方策略并没有为格鲁吉亚争取真正安全,反而加剧了国内的不安全感。”
看着街头的格鲁吉亚人,我总觉得他们已经学会了平衡梦想与恐惧。他们明白,任何决策都要为后代负责。历史的伤口不能靠口头承诺愈合,现在的格鲁吉亚正在努力拒绝重复昨天的故事。选择也许艰难,但守护自己的家园——永远不该让外部威胁决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