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中百年一遇的英雄,他本人更是识人无数的英雄伯乐。在毛主席的后半生,他曾先后五次选拔自己中意的青年才干,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延续付出了余生心血。
那么,这五位曾经深得毛主席欣赏的人,分别都是谁呢?他们各自为新中国做出过怎样的贡献,最后的人生结局如何?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毛主席第一个中意的青年干才,便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毛主席曾经将刘少奇称为全党学习的榜样,正所谓:“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毛主席对刘少奇的欣赏和栽培,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国家和平与民族大义,毛主席与周恩来不惜孤身犯险,准备远赴重庆同蒋介石开展谈判。临行之际,找一个能够同时代替毛主席和周恩来,主持革命根据地大政方针贯彻执行的人,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经过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再三思量,两人一致认为刘少奇能够担此重任:刘少奇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继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之后第一批入党的党员。在国民革命期间,刘少奇与李立三等人一同领导安源矿工大罢工,是我党早期的几大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曾担任华中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各领域工作,在我党的七大会议上一度排名第二,足见当时毛主席对刘少奇的器重程度。
事实证明,刘少奇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在毛主席和周恩来远赴重庆,进行谈判期间,刘少奇将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和经济建设规划得井井有条。1946年6月,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组成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五人团”齐心协力,共同指挥,最终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主持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等各方面经济建设工作,政绩突出。1958年,毛主席从人民民主的百年大计出发,主动辞去了国家主席的职务。在毛主席的带头支持下,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高票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任国家主席。
遗憾的是,随着特殊历史时期的到来,刘少奇经历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1969年11月12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因病含冤去世,享年71岁。
(毛主席与刘少奇、周恩来合影)
毛主席第二个中意的青年干才,便是我党第一代革命元老中年龄较小的邓小平。毛主席曾经和身边的人这样称赞过邓小平:“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并非言虚,早在我党成立之初,年轻的邓小平便同周恩来、刘少奇一起留洋法国,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1927年,邓小平从苏联回国,便投身到了前线的革命工作当中,并且在1929年的百色起义中崭露头角。1931年,邓小平来到中央苏区,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一职,主持革命根据地中心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经历了“邓毛谢古”事件的一起一落,后在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毛主席的军事路线地位在党内得以确立后,邓小平才得以被重新重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经历复出的邓小平得以在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大展身手:论文,邓小平先后担任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党委书记,北方局书记等职务,确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三三制”和“双交双减”政策;论武,他和刘伯承组成的刘邓大军参加百团大战,挺进大别山,解放大西南,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了当时华夏大地上首屈一指的人民军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欣赏与栽培相较刘少奇而言堪称不分伯仲。1952年起,邓小平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成为了周恩来总理的副手,主持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等各方面的经济建设工作。与此同时,邓小平还在1954年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协助彭德怀的国防建设工作,保障了我国西南地区边防的长治久安。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样经历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被调往江西省地方参加劳动工作。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的竭力推举下,邓小平再度复出,主持了国家的交通建设工作,推动了当时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在此之后,邓小平经历了他人生的“三起三落”,但他对党和信仰的忠诚没有过丝毫的动摇。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阅历丰富,功勋卓著的邓小平被确定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迈向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新征程。
毛主席第三个中意的青年干才,便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林彪,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过林彪:“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
(毛主席与林彪合影)
林彪之所以能够从一名基层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员猛将,与毛主席的赏识和提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27年,毛主席率领工农武装登上井冈山后,毛主席偶然看到一名营长正在给麾下的士兵训话,这名年轻的营长说道:“那些军阀东抢一块地盘,西占一个地方,都能够称王称霸,我们也能够在这井冈山上干出一片天,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名给麾下士兵训话的年轻营长,正是后来的林彪,毛主席发现林彪的这一番讲话与自己“工农武装割据”的军事思想不谋而合,于是便对林彪的成长产生了格外的关注。在井冈山早期的革命战斗:大柏地战役、龙岩战役中,毛主席都放心大胆地将主力部队交给林彪来指挥,让他在前线屡立功勋,最终在1930年2月,年仅23岁却功勋卓著的林彪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成为了当时红军中最年轻的一名将领。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北上长征期间,林彪作为红军的主力指挥员,在红军突破国民党封锁和包围的过程中屡立战功。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红军大学成立,毛主席力排众议,让年轻的林彪担任了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的职务,让林彪肩负起培养下一代人民军队青年干才的重任,而毛主席却只愿在学校内担任教育科科长的职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跨过黄河,参加晋西北抗战。随着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林彪在全国内的声望一度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林彪在1938年被阎锡山麾下的一名哨兵开枪误伤,后被迫转至苏联接受治疗,使他错过了抗日战争后半段建功立业的绝佳时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深受毛主席器重的林彪率领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挺进东北,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在当地开辟革命根据地。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林彪率领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终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东北主力部队,解放东北全境。身为当时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宣告解放,对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后,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支援全国各地的解放战争,成为了四大野战军中唯一一支从北打到南的部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林彪一度被任命为国家副主席,在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是新中国唯一的一名副主席,可见毛主席对林彪的高度信任。
遗憾的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的飞机发生空难而去世,终年64岁。
毛主席曾经器重的第四个人,是王洪文。
(王洪文)
王洪文于193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年少时的王洪文曾给地主家喂过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过通讯兵,回国后到上海的纺织工厂做过工人,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初中文凭。因为出身基层,阅历丰富,因此王洪文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和器重。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王洪文凭借着机缘巧合,一度担任上海地方领导人的职务。1971年,林彪东窗事发后,王洪文被调往中央,负责审理林彪一案。但实际上,王洪文此时所肩负的职务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本人的能力。在来到北京之后,王洪文整日打猎钓鱼,与蓝苹组成的四人团伙厮混在一起,这让毛主席对王洪文十分失望。
1976年10月6日,王洪文和其他四人团伙成员因其过去的历史罪行而遭到拘捕,后在监狱度过余生,终年57岁。
毛主席器重的第五个人,是湖南湘潭基层出身的华国锋,也是继毛主席之后真正担任国家领导人的青年干才。
毛主席与华国锋的相识,最早起源于1955年6月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长沙考察。身为湖南湘潭的华国锋,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对答如流,衣着朴素,引发了毛主席的好感,毛主席激动地握住华国锋的手,对他说道:“你真是我的父母官!”
20世纪70年代,由于周恩来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此前受到毛主席器重的华国锋被调往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工作,成为了晚年周恩来的左膀右臂。华国锋为人处世低调,不喜社交,一心为公,让毛主席十分欣赏。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后,毛主席建议让华国锋担任代理国务院总理,并且对华国锋说道:“你办事,我放心。”
(华国锋)
1976年9月,毛主席因病逝世后,身为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主持了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工作。1976年10月,华国锋在汪东兴、叶剑英的协助下,一举逮捕四人团伙,结束了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为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事业的接班人”称号,对于华国锋来说堪称实至名归!
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