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街边的水果摊摆满了晶莹剔透的荔枝、汁水饱满的西瓜,便利店的冷柜里各式冰饮、雪糕琳琅满目,这些都是解暑降温的“标配”。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份夏日的“甜蜜诱惑”却可能变成健康的“隐形陷阱”,一口冰奶茶、半块西瓜,都可能让血糖瞬间“飙升”。如何在享受夏日美味的同时,守住血糖的“安全线”?这成了糖尿病患者在夏季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冯烨副主任医师表示,其实,夏季控糖并非要与所有美味“绝缘”,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除了饮食,夏季的高温环境、运动习惯、药物保存等因素,也会间接影响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安稳度夏,不仅要管好嘴,还得兼顾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时识别危险信号,才能在享受夏日的同时,守护好自身健康。
夏季烧烤、水果、高糖饮料不断
让他跌入糖尿病急症“旋涡”
“冯医生,最近几周我一直感到恶心呕吐,浑身乏力,就连家人一凑近我讲话,就说能闻到一股‘烂苹果味’,这到底是怎么了?”在冯烨副主任医师的门诊,50岁的吴先生(化名)呼吸又急又深,脸色苍白,身材消瘦,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病恹恹的。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吴先生的血糖值竟然突破了20mmol/L(正常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血脂和尿酸也双双超标。
原来,吴先生此前血糖一直处于糖尿病临界值,靠着饮食和运动勉强维持。但入夏后,他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天气一热就离不开冰可乐、冰奶茶,认为“喝冰的能解渴”;下班后跟朋友聚餐,烧烤、啤酒更是频繁,夏季餐桌上的西瓜、芒果、荔枝更是敞开了吃;加上白天工作忙,晚上应酬到深夜,运动早就抛到了脑后。短短半个月,他从“临界值”直接跌入糖尿病急症的漩涡。后续经过专业的治疗,吴先生的情况才逐渐稳定,但医生明确告知,他今后需要长期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和严格的血糖管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其实,像吴先生这样在夏季因血糖失控就医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明明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理论上更利于血糖控制,可为何反而成了血糖波动的“高发期”?冯烨解释道:“天气一热,街头的冰镇饮料、新鲜水果、烧烤夜宵成了许多人的‘解暑标配’,糖尿病患者稍不注意就会摄入过量糖分和油脂,直接导致血糖飙升;其次高温天气下出汗多,若没能及时补水,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也会影响药物比如胰岛素的吸收效率,让血糖控制‘失灵’;更麻烦的是,像胰岛素等注射类药物需在25℃以下保存,高温环境易导致药物失效;而频繁进出空调房,忽冷忽热的温差还会打乱体内的神经调控,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事实上,血糖这种“忽高忽低”的危害,可比持续高血糖更让人揪心。“首先,血糖大幅波动会狠狠‘攻击’血管内皮细胞,时间久了,冠心病、心梗、脑卒中这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会显著上升。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这样的急性重症。更要命的是,夏天低血糖时出现的乏力、出汗,很容易被当成是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和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体的‘预警信号’本就不灵敏,一旦耽误了处理,后果会更加严重。”冯烨说。
夏季想要稳住血糖,这份控糖攻略请收好
夏季虽然是血糖的“多事之秋”,但夏季控糖也并非无计可施。冯烨指出,想要安然度夏,糖尿病患者(包括血糖临界人群)需从生活细节入手,避免血糖持续“走高”:
选对食物,控制量。夏季水果优先选草莓、樱桃、李子等低糖品种,每次不超过100克,放在两餐之间吃;西瓜可以吃,但别贪多。解渴首选白开水、淡茶水或不加糖的柠檬水,远离冰可乐、奶茶等含糖饮料;聚餐时少喝啤酒,少吃烧烤、油炸食品,避免“高糖+高脂+高嘌呤”的三重打击。此外,夏季食物易变质,凉菜、隔夜菜别乱吃,以防肠道感染诱发血糖波动。
定时补水,别等口渴。高温天每天至少喝1500-2000毫升水,户外工作者或出汗多者还要酌情增加。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别等到口渴才喝。尤其是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喝水,因为口渴感会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选对时间,适度锻炼。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30分钟左右的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后测一测血糖,若过高或过低就暂缓运动;随身携带糖果、果汁,以防运动中低血糖。
药物妥善保存,并遵医嘱调整。胰岛素等注射类药物要放在阴凉处,外出时用保温袋携带,避免高温暴晒;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别擅自减药或停药。
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