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乐乐
老年暴走团逼停消防车?
僵持两分钟后竟是消防车向后退让?
7月15日晚,辽宁朝阳大凌河景区上演荒诞一幕。
特种车辆狼狈挤向路边,老年暴走团却昂首挺胸从缝隙中穿过。
仿佛在接受胜利检阅。
展开剩余94%领队事后轻描淡写: “车是备勤,非紧急任务,我们怕车碰人。”
可网友怒斥:“等警报拉响,你们耽误的就是人命!”
如今事情已经在全网引发轩然大波。
最终的处理结果又是如何呢?
暴走团阻挡消防车,舆论风暴席卷全国
夕阳西下,辽宁朝阳市大凌河景区临河道路上
一支百余人组成的老年暴走团整装待发。
统一鲜红的队服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口号声铿锵有力。
不远处, 两辆消防车和一辆载着冲锋舟的救护车警灯闪烁,疾驰而来。
它们正赶往“凌河之夏”活动现场执行备勤任务。
狭窄的10米宽景区道路上,两支队伍狭路相逢。
消防车减速停下,救护车司机探头示意让行。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暴走团队伍纹丝不动,仿佛一堵人墙封住了去路。
警灯持续闪烁近两分钟,时间在僵持中滴答流逝。
最终救护车艰难地靠边挪动,腾出空隙。
暴走团方阵仍保持着整齐队形,喊着口号从特种车辆旁列队而过——他们“胜利”了。
视频在网络曝光后,迅速点燃舆论怒火。
画面中暴走团面对闪烁警灯的特种车辆寸步不让的姿态,刺激着公众神经。
网友质问: “如果车上载的是你家突发心梗的老人,你还会这样拦着吗?”
面对汹涌舆情,官方火速回应。
大凌河景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坦言:
“视频情况属实,是7月15日晚发生的事。”
当地派出所的回应却让公众大跌眼镜:
“这个是素养问题,会联系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
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四字瞬间火上浇油。
就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发声质问:
“老年暴走团阻挡消防车,只是素养问题吗?”
“老年暴走团阻挡消防车,只是素养问题吗?”
面对舆论声讨,暴走团负责人紧急出面辩解。
“网友看到车灯闪就以为是紧急任务,其实是备勤!
道路是景区非机动车道,我们是为百名队员安全着想,就一分钟想让队伍先过。”
这位团长信誓旦旦:
“真有火灾或落水,我们肯定让!老百姓都懂这道理。”
然而视频中僵持的两分钟里,没人解散队伍让出生命通道。
商业利益渗透:暴走团背后的广告赞助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这支引发众怒的暴走团背后的故事也被一一扒出。
谁能想到, 这个在景区里横冲直撞的民间团体,已经悄悄存在了将近10年。
这10年里,他们从未向任何相关部门正式申报过。
就这么 “自由生长” 着,在大凌河景区占据了一席之地。
大凌河景区的工作人员提起他们,满是无奈。
“这些人每天晚上 7 点到 8 点,雷打不动地来这儿健身徒步。
之前就有不少游客反映,他们把路都占了,想好好逛个景区都费劲。”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景区管理中心的人透露。
这可不是他们第一次惹出冲突了。
早在 2023 年,他们就专门给所有徒步团的团长开了会,重点讲了占道这个问题。
真没想到今年会突然闹出挡车这种事。
而这些暴走团之所以这么“豪横”。
是因为暴走团内部有一套严密的“纪律逻辑”。
一位网友透露婆婆参加暴走团的经历。
“组织者培训过,要求整齐划一,听指挥。
我丈夫说急救车必须无条件让行,婆婆立马炸了,说参加团体就得守规矩。
还指责儿子不孝顺。”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
在引发争议的视频中,这支老年暴走团成员手中还举着旗帜。
上面还印着赞助商名称或品牌标识。
这种操作并非孤例。
多地暴走团已形成固定商业模式。
组织者通过拉拢企业赞助,换取统一服装、设备甚至现金补贴。
然后再以 “免费提供装备”吸引老年人参与。
而队员则成为“活体广告牌”,在公共区域列队展示。
辽宁这支暴走团成立近十年,其商业属性远超健身需求。
一名前队员家属透露。
婆婆说领队要求必须保持队形整齐,否则扣积分。
积分能换赞助商给的米面油。
为了这点福利,连救护车都得让路。
这种将老年人集体行动“商业化”的模式。
本质上是将公共道路转化为私有广告位。
有网友调侃: “这哪是健身?分明是流动的‘广告方阵’!”
网友的反应如潮水般涌来:
“阻碍救护车消防车等同于害人性命,应依法惩治,不能批评教育了事!”
“建议与养老金挂钩,违法乱纪者减发养老金!”
“不是人多就有理,也不是岁数大就可以为所欲为。”
而更可怕的是,辽宁事件绝非孤例。
老年暴走团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已在全国多地拉响警报。
已成顽疾,暴走团多次酿成悲剧
2017年7月8日,天刚蒙蒙亮。
山东临沂的街头还浸在晨雾里。
“山鹰户外协会” 的百余名暴走团成员已经穿戴整齐。
他们本该在人行道上晨跑,可那段路被临时搭建的建筑占去了大半。
剩下的空间窄得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
没人想过绕路,队伍径直拐进了旁边的机动车道。
整齐的脚步声在柏油路上响成一片,领队举着旗子在前头指引方向。
就在这时,一辆出租车从路口驶进来。
司机猛地踩下刹车时,轮胎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尖叫。
车头撞进队伍的瞬间,晨跑的节奏被彻底撕碎。
一名女性成员当场倒在血泊里,当场死亡。
另外两人被撞得飞出半步远,重重摔在地上,双双重伤。
这起悲剧本应让暴走团成员警醒。
可仅仅 5 天后,该协会另一支暴走团竟然在夜间再次占用机动车道活动。
最离谱的是,这支队伍身后还跟着一辆无牌照叉车 “护航”。
队长辩称叉车是儿子 “偶然路过”,并觉得 “一直在此走路,车辆少无危险”。
暴露了老年暴走团安全意识的淡漠和无知。
无独有偶。
在全国多个城市,暴走团为了自身队伍行进 “整齐”。
将非机动车道上的共享单车扔到绿化带或机动车道。
成批推倒丢弃甚至损毁的行为屡见不鲜。
还有的暴走团,每日清晨 5:30 用高音喇叭播放强劲音乐。
还伴随着拍手、吹哨声,噪音严重扰民。
居民多次投诉,可相关部门互相推诿。
因 “取证难、执法软”,大多只是 “批评教育”。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权利意识的错位。
暴走团以 “健身权” 为由,长期违法占道。
觉得人数多、是老年人就有理。
组织者也推诿责任,协会会长称各支队 “自发活动”。
城市规划缺陷成了他们的开脱理由。
同时,执法难也助长了违规行为。
因为暴走团的参与者都是老年人。
所以警方大多数时候都只能以 “批评教育” 处理。
即便《治安管理处罚法》有相关拘留规定,也极少执行。
对比机动车不避让救护车的处罚,暴走团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此外,城市配套的缺位也激化了矛盾。
老旧社区健身空间不足,公园被商业侵占,老年人锻炼无处可去,只能 “抢道”。
当 “健身自由” 变成 “道路霸权”,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时,解决问题刻不容缓。
唯有刚性执法,追究组织者责任,同时弹性供给,增建健身场地。
双管齐下,才能让暴走团回归健康本质,还公众一个有序的公共空间。
最后我们也要提醒一下喜欢参与暴走团的大爷大妈们。
追求健康生活、享受健身乐趣的同时。
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对于老年暴走团等群体的活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和引导。
合理规划场地和路线,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教育指导。
让老年人能够在不影响他人、不危害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尽情享受晚年生活。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